映山紅的形態分布和生長習性了解,映山紅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。在所有觀賞花木之中,稱得上花、葉兼美,地栽、盆栽皆宜,用途最為廣泛的。白居易贊曰:“閑折二枝持在手,細看不似人間有,花中此物是西施,鞭蓉芍藥皆嫫母”。在國際杜鵑花的天然散布中,種類之多、數量之巨,沒有一個能與我國匹敵,我國,乃國際杜鵑花資源的寶庫!今江西、安徽、貴州以杜鵑為省花,定為市花的城市多達七八個,足見人們對杜鵑花的厚愛。杜鵑花盛開之時,恰值杜鵑鳥啼之時,古人留下許多詩句和美麗、動人的傳說,并有以花為節的風俗。杜鵑花多為灌木或小喬木,因生態環境不同,有各自的日子習性和形狀。最小的植株只要幾厘米高,呈墊狀,貼地面生。最大的高達數丈,巍峨聳立,蔚為壯觀。
映山紅的形狀特征:
形狀特征有很多種,杜鵑花屬種類繁復,形狀各異。由大喬木(高可達20m以上)至小灌木(高僅10cm--20cm),骨干直立或呈爬行狀,枝條互生或輪生。散布于歐洲、亞洲及北美洲,以亞洲為最多。它與西洋杜鵑的區別是:形體相對更矮小,花型相對更小。
映山紅的生長習性:
我國除新疆外南北各省區均有分布,尤以云南、西藏和四川種類最多,為杜鵑花屬的世界分布中心。杜鵑花屬種類多,習性差異大,但多數種產于高海拔區域,喜涼快、濕潤氣候,惡熾熱干燥。要求富含腐殖質、疏松、濕潤及pH值在5.5~6.5之間的酸性土壤。部分種及園藝種類的適應性較強,耐干旱、瘠薄,土壤pH值在7~8之間也能成長。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,成長不良。杜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,但不耐曝曬,夏秋應有落葉喬木或蔭棚遮擋烈日,并經常以水噴灑地上。杜鵑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,以春梢為主。最適宜的成長溫度為15~20攝氏度,氣溫超越30攝氏度或低于5攝氏度則成長阻滯。冬季有時間短的休眠期,以后隨溫度上升,花芽逐步膨大,一般露地栽培在3~5月開花,高海拔區域則晚至7~8月開花。北方在溫室栽培。1~2月即可開花。杜鵑花耐修剪,隱芽受刺激后極易萌生,可藉此控制樹形,復壯樹體。一般在5月前進行修剪,所發新梢,當年均能構成花蕾,過晚則影響開花。一般立秋前后萌生的新梢,尚能木質化。若構成新梢太晚,冬季易受凍害。為常綠或落葉灌木。
映山紅的產地分布:
中國是杜鵑花的散布中心,約有460種,除新疆和寧夏外,各省區均有散布。西藏東南部、四川西南部、云南西北部是最會集的產地,均分別占百種以上,僅云南的杜鵑花品種就占全國品種的一半以上。世界上許多國家從這兒引種。杜鵑花是一個大屬,全世界約有900余種,散布于歐洲、亞洲和北美洲,而以亞洲最多,有850種,其間我國有530余種,占全世界59%,特別會集于云南、西藏和四川三省區的橫斷山脈一帶,是世界杜鵑花的發祥地和散布中心。喜馬拉雅山脈的不丹、錫金、尼泊爾、緬甸、印度北部,品種也較多,日本、朝鮮、蘇聯西伯利亞和高加索僅有少量品種。